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产品展示 > 研发背景

研发背景

      目前,临床上用于肺部疾病检测的影像学技术主要包括胸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基于X射线的胸透和CT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肺部成像方法,但胸透只能获得胸腔投影图像,成像质量不高;PET空间分辨率远低于CT,且检测费用高昂;高分辨CT成像虽然可得到清晰的肺部结构图像,但不能提供相应的肺部功能信息。综合来看,上述3种肺部影像检测仪器对人体均有一定程度不可逆的辐射损伤,并且都无法对肺部的通气、微结构和气血交换进行功能检测。另一方面,用于检测人体其他组织的传统磁共振成像技术(1H-MRI)虽然对人体无辐射损伤,但其只能对氢质子浓度较高的脑、甲状腺、肝、胆、脾、肾等非空腔组织进行较好的磁共振成像;然而由于肺部组织充满肺泡,多是气体和空腔组织,氢质子浓度比正常组织低约1000倍,因此临床上通常也不会使用1H-MRI技术用于肺部影像诊断。 综上,相比胸透、PET、CT等传统肺部成像检测方式,若想既发挥磁共振检测对人体组织无损无辐射的技术优势又想将其运用于肺部疾病检测,就必须要另辟蹊径选择一种全新的磁共振造影介质。


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九峰街道九峰一路1号生物创新园二期A2栋 

Copyright@2019 武汉中科极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优狐